正丹股份300641)4月2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4月20日接受7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
本次特定对象调研以网络方式举行,投资人和公司有关人员采用问答形式进行了沟通,详细的细节内容如下:
答:企业主要围绕碳九芳烃产业链,有效综合利用上游炼油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安全性、高性能、高的附加价值的新材料,报告期公司基本的产品有偏苯三酸酐、偏苯三酸三辛酯、乙烯基甲苯、高沸点芳烃溶剂等。
公司主要以碳九芳烃为源头,通过高效萃取精馏将其中的偏三甲苯、甲乙苯等有效组份分离出来做深加工:甲乙苯往下加工成高的附加价值、高性能的乙烯基甲苯,偏三甲苯往下加工成偏苯三酸酐和均四甲苯,偏苯三酸酐再往下深加工成偏苯三酸三辛酯等产品,除此以外还有高沸点芳烃溶剂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产品。
下游方面,偏苯三酸酐大范围的应用于环保增塑剂、高端粉末涂料、高级绝缘漆、高级润滑油及高温固化剂等领域;偏苯三酸三辛酯是一种耐热和耐久型环保型增塑剂,大多数都用在105°C、125°C级耐热电线、电缆料以及其他要求耐热、耐久型的板材、片材、密封垫等制品的生产,下游应用包含电线电缆、汽车线束、冰箱门封、PVC医药耗材、汽车坐垫、人造革等行业;乙烯基甲苯主要使用在于高端树脂、特种涂料、绝缘漆以及橡胶等;均四甲苯可用来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医药、农药、染料等中间体,向下延伸可加工成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纤维、增塑剂、染料、农药、表面活性剂等;高沸点芳烃溶剂的下游应用包括油漆、涂料、油墨、农药行业;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增塑剂主要使用在于耐70°C电缆料和PVC软质制品中,比如一次性手套等。
答:近年来,随国家对环保型新材料鼓励政策的不断落实,人们对绿色环保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会一直增长,国内增塑剂、粉末涂料、高级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高温固化剂等下业逐步淘汰传统易挥发不耐热的化工原料而采用环保型原料的需求扩大,下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拉动了国内偏苯三酸酐及其相关产业的消费亦快速增加。高端电线电缆、新能源汽车、医药等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偏苯三酸三辛酯需求的拉动,我国偏苯三酸三辛酯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风力发电机、轨道交通牵引电机等领域的发展拉动了乙烯基甲苯的需求。同时,随着触摸屏、光刻胶、OLED和LED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拉动了电子级聚酰亚胺的需求,从而拉动了均苯四甲酸二酐的需求,均四甲苯作为主要原材料需求也随之增加,环保型精细化工产品对传统化工产品的替代性逐渐凸显,这都将为环保型精细化工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波林化工(常州)有限公司关停后,国内偏苯三酸酐行业基本形成了以正丹股份、百川股份002455)、泰达新材等三家企业几乎占据全部国内产能的产业格局。部分境外企业的偏苯三酸酐生产装置也已陆续停产,正常生产的国际企业目前仅有美国Ineos Joliet LLC。正丹偏酐的设计产能为8.5万吨左右,规模优势显著,随公司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国内偏苯三酸三辛酯装置大多分布在在正丹股份、联成化学、爱敬化工、山东蓝帆等企业中,境外主要生产厂家有台湾的联成化学、美国的Eastman、ExxooMobil、Lanxess、Teknor Apex-Tennessee、韩国的Aekyung、LG Chemical、日本的Kao Plasticizer等。目前公司TOTM所使用的原料TMA全部为自产,采用成本结转,成本优势显著,销量逐年增长。
从乙烯基甲苯的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基本只有美国戴科公司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备,国内也只有正丹为首的为数不多的一两家公司制作。目前正丹的乙烯基甲苯设计产能为3,000吨。
目前全球均四甲苯大多分布在在中国大陆地区生产,均四甲苯国内的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华伦、南京振兴新能源、苏州久泰等。
公司在行业内以及上下游均已凭借出众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与上下游主要企业均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答:行业内的可比企业主要是百川股份。正丹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于突出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及良好的技术工艺水平和持续改进的管理能力,与同行业相比,正丹有领先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核心的专利技术,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和议价能力及产业链布局的优势。
从技术工艺上看,公司在偏苯三酸酐的生产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公司“连续法氧化工艺生产偏苯三酸酐”是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与间歇氧化法生产的基本工艺相比,该工艺能够有效实现对配料、氧化、成酐、精制的连续稳定控制,生产安全性高,产品质量稳定,产品转化率提升,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很大成效避免了间歇法下反应时间长、反应不完全、副产物多、质量不稳定、产品收得率低等缺点,以及反应器需要反复升压降压、升温降温,设备容易疲劳,常规使用的寿命缩短,安全性能低等技术缺陷。在偏苯三酸三辛酯的生产领域,公司创新性地采用采用固体氧化物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催化合成,催化效果良好,利用该先进工艺制得的偏苯三酸三辛酯产品,具有色泽浅、体积电阻率高的特点,为下游耐高温等级电缆提供优质原料保障。在乙烯基甲苯生产领域,其工业化制备难度大,技术水平高,多年来基本只有美国戴科公司一家能够工业化生产,属于国际垄断产品。公司通过多年研发努力突破技术瓶颈,自主研发了新型CO2气氛下介孔负载铁系催化剂技术,大幅度提升反应选择性及生产效率,成为美国戴科后全球能够大规模工业化批量生产该产品的首批企业之一。
从核心专利技术上看,公司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偏苯三酸酐“连续法氧化工艺生产偏苯三酸酐”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和第五届江苏省专利奖,发明专利6项;在偏苯三酸三辛酯领域,企业具有“一种偏苯三酸三辛酯的催化合成方法”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发明专利6项;在乙烯基甲苯有发明专利5项;均四甲苯实用新型专利1项。
国内外市场影响力方面,公司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较高赞誉,与国际化工巨头客户均有合作,埃克森美孚,墨西哥化工,三菱商事,南亚塑胶等都有稳定的业务关系。
产业链布局不仅提高了公司原料采购体系的灵活度,同时提升了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精细化工产业链上多产品布局较单一产品布局能够大大降低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有效提高公司对下游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
问:4、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产业链布局优势,上游供应链优势,目前公司的采购价格与同业相比价格上的优势的程度如何?采购价格相比同行业便宜多少?
答:公司布局产业链优势大多数表现在,多渠道保障原材料供应,有利于提高采购策略的灵活性和议价水平,控制整体采购成本,同时,由于公司原料需求量最大,还具有一定的规模采购优势。与同行业相比,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具有优势,具体详见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
问:5、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产业链布局优势,下游延伸,产品竞争力强,公司的产品价格比同业价格高多少?
答:公司产品营销售卖定价是依据市场供需状况、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等因素而变动,具体产品价格根据数量、规格、质量发展要求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无法单一比较。
问:6、2021年公司的销量下降,但是收入却是上升的,主要是价格提升所致,公司的价格调整主要是跟随原材料加成来提升,还是能主动提价?
答:原材料涨价是价格调整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当然也不完全只考虑这一个因素,还有阶段性市场供需情况等等,不同的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不同,定价也会不一样,国际客户和国内客户的定价也会不同,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产品的销售定价。
答:原材料价格下降,在产品定价时肯定是会考虑的,正如前面已经提过的,会有适当调整,但还是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材料价格下降了,但物流成本增加了,产品价格就不一定会下降。
答:一季度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的价值上涨,之后由于疫情导致一些企业停工停产,对基础化工品的价格有一定影响,短期来看原材料价格大大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答: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24.95%,销售费用增加的部分主要是职工薪酬,这个部分主要系2020年受疫情原因,国家减免了部分社保,2021年无减免,同时2020年受疫情影响,业务外出联系较少,2021年此类影响减弱,外出业务联系增加,因此相应业务费用较2020年增加较为明显。
答:现有产能:公司目前C9芳烃分离能力为18万吨/年(为TMA和VT提供原料的同时产出副产品高沸点芳烃溶剂),偏苯三酸酐(TMA)总产能为8.5万吨/年,增塑剂(含TOTM与DOTP等系列新产品)总产能为13万吨/年,乙烯基甲苯(VT)总产能为3,000吨/年。
在建产能:均四甲苯总产能为1万吨/年(目前尚处于试生产阶段),反应尾气综合利用制氮项目(年产4.8万吨液氮和4,000万Nm3高纯氮气)。
报告期内,偏苯三酸酐的营业收入为50,756.65万元,增塑剂的营业收入为80,159.20元,高沸点芳烃溶剂的营业收入为40,643.29元;高分子特种树脂单体的营业收入为1,987.45元。
答:公司每周召开定价策略会,依据市场的最新询价、供需情况、生产情况等制定当期的销售参考价,各销售员自行根据参考定价进行商务谈判最终确定售价。
答:公司对部分主要的原材料,通过集中谈判、签订长期框架协议进行采购,每月根据生产计划分批下单。公司主要原材料属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链上产品,其采购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变化而波动。
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环保新材料和特种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基本的产品有偏苯三酸酐,偏苯三酸三辛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乙烯基甲苯、均四甲苯、高沸点芳烃溶剂。公司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偏苯三酸酐的生产领域,公司发明专利“连续法氧化工艺生产偏苯三酸酐的方法”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